花溪区:特色农产品进机关 精品水果搭上销售“直通车”

时间:2023-08-03 01:52:58 来源: 天眼新闻

“花溪本地种植的优质西梅,买回去试一试?”“口感酸甜、营养丰富,大家可以先尝再买!”……8月1日,贵阳市政府美食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身着绿色“马甲”的驻村队员卖力“吆喝”,向来往干部职工及市民推荐本村特色农产品。

驻村干部正在为顾客装西梅


【资料图】

这是花溪区燕楼镇谷蒙村组织举行的一场特色农产品进机关展销活动,旨在通过现场展示销售、专人推荐讲解等方式展示当地农产品,让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来往市民更直观地认识了解来自花溪的优质农副产品,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充分抓住这次展销活动的契机,更好地宣传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驻村队员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部分成员在展台后抓紧现场包装,将水果整理码放,另一部分成员则负责台前推销及称重打包,吸引不少顾客围观。

“个大味甜,价格还比较公道,买一斤回家尝一尝,好吃我们就继续订购!” 得知是乡村振兴相关项目的农产品,大家现场表示支持,争相下单,带来的600余斤西梅很快销售一空。

“我们此次销售活动的西梅定价25元一斤,价位要略低于市场均价。”花溪区燕楼镇谷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平边招呼客人,边解释此次活动举办初衷,“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尝到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并通过这样的渠道让更多顾客能知道并了解到谷蒙西梅的品质,为后续盛产期的销售打响口碑。”

当天,谷蒙村种植果农、贵阳花溪谷蒙鸿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东章新江也随驻村工作队参加了此次展销活动,对活动推销的成效表示很满意,“今年我们西梅首次迎来上市,此前贵阳市场上本地产的西梅占比很小,没什么竞争力,这样的展销活动能帮助大家都进一步认识谷蒙西梅。”

展销活动现场

作为传统农业村寨,谷蒙村近年来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村民闲置土地建立了600亩精品果园种植基地。为了确保产业发展顺利,谷蒙村在历经多地外出考察并咨询农业专家后,最终选定“西梅+黄桃”的套种模式进行种植。

对于采用套种模式的原因,杨小平解释,西梅虽然单价高,但是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五年时间才开始挂果,而黄桃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三年就能挂果,采取这样的套种模式既能减小市场风险,又能丰富产品结构。而为尽量延长黄桃的采摘周期,基地还规划栽种七八个不同品种的黄桃,实现从五月至十月都有黄桃可摘,延长采摘销售的时间,进一步增加果农收入。

随着水果基地建设走上正轨,谷蒙村也紧抓发展机遇,依靠临近花溪城区、贵阳市首个5A级景区青岩古镇的交通及地理优势,鼓励村民建设起农家乐等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果园“采摘游”,带动农旅发展。如今,该村年接待游客量能达2万余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4000余人次。

该基地的西梅在今年7月实现了丰收,首次挂果年产量约有5万余斤,预计次年产量可达20万斤。但由于西梅保鲜期较短,加之果农销售渠道少,而单靠采摘无法完全消化全部成熟西梅。为解决这一销售痛点,花溪区谷蒙村驻村工作队与市、区组织、商务、涉农等部门积极对接,探索构建花溪区燕楼镇驻村工作助农综合服务平台,利用辖区63名驻村干部及60余家市、区派驻单位资源力量,线上线下“双线”助力花溪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包括西梅在内的当地众多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机关、走进市场。

“这是我们借力这一助农综合服务平台举办的第二场特色农产品进机关展销活动,接下来谷蒙村还将在贵阳市政府美食中心广场连续两天展销活动,预计能帮助果农解决上千斤的西梅销售。”杨小平介绍,谷蒙也将与更多单位开启合作,创新探索更多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响谷蒙村的西梅品牌名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